池莉也要關閉博客了。不久前,池莉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了一篇《在關閉博客之前給我讀者的信》,為自己的博客畫上了句號。從白燁到高曉松,從徐坤再到池莉,名人紛紛關閉博客,再一次證明了名人對于博客具有某種不適應的癥狀。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仿佛是一夜之間,名人博客紛紛開張,讓人目不暇接,但是表面的繁榮現象沒有持續幾天,又紛紛關門歇業了,昨天那句流行語“你博了沒有”,瞬間被“你關了沒有”所替代。名人博客的來去匆匆,讓我們再一次見證了網絡的虛無縹緲反復無常。
愛湊熱鬧的名人們,對于新生事物——博客,自然懷有一種好奇之心,再加上各種傳媒對“某某名人博客點擊率突破多少萬”的大肆渲染,名人開始有些按捺不住、躍躍欲試了,他們也想通過博客來證明自己的魅力。應該說,有些名人確實因開博客而使虛榮心得到巨大滿足,先開博客,后出博客書,好不熱鬧。與此同時,有些名人也因博客弄得灰頭土臉,騎虎難下,最明顯的表現是,某些名人在自己的博客上招來罵聲不斷,令人難堪,甚至經過精心設計的印刷精致的博客書也只是擺在書架上,蒙上了塵土而無人購買。
博客說到底就是“網絡日記”,對于普通人而言,三五知己互相登陸一下博客,了解一下彼此的行蹤動態,調侃取樂也就足矣。但是對于名人的博客,公眾的心態各異,期待近距離接近名人者有之,樂意窺探隱私傳播小道消息者有之,謾罵攻擊揭短挑刺沒事找事無理取鬧者有之。名人,那些奔波忙碌的名人又怎能做到心平如鏡?更多的則是被博客攪得心煩意亂不堪其擾了。從這個角度而言,名人紛紛關閉博客,自然在情理之中。當名人博客淪為亂扔垃圾的場所,又有誰還愿意固守呢?
有些名人的博客經營不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交流平臺上,隨便注冊一個名字就能發言,然后溜之大吉,這自然給一些心靈齷齪者留下可乘之機,不負責任的言語往往搞得名人博客臭氣熏天;同時,名人對博客的心不在焉,也會引來讀者的不滿,比如有些名人由于自己沒有時間更新博客,就請人捉刀,代替自己發言,使得博客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意義,招致不滿也不足為怪。
2005年末,作家徐坤就預言:“作家們的博客基本上是堅持不下去的。這種交流渠道,對他們來說,似乎并不很重要,至少,不絕對重要。”5個月不到,徐坤果真“現身說法”般地關閉了新浪博客。
名人的“博客不適應癥”,說到底還是某些名人對博客缺乏必要的認識,湊熱鬧似的去開博客,自然難以贏得真正的掌聲。名人自然是名人,但博客也自然只是博客,當名人的博客里充斥著浮躁無聊、嘩眾取寵、八卦粗俗的時候,這樣的名人博客,存在還有什么必要?(來源:泉州晚報海外版 文:董保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