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8日電 經過三年的緊張準備,中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相關衛星火箭地面測控發射場以及地面數據接收工作全部準備就緒。“嫦娥一號”將于今年下半年發射升空。
中央電視臺在昨天晚間的新聞欄目中報道說,16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屆環太平洋地區國際空間會議上,中國探月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向外界透露: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發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不久之后,中國人將把自己的探月衛星送入月球軌道。
歐陽自遠說:“衛星、火箭、地面測控、發射場和數據的地面接收已經準備好,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實現發射的目標。”
按照方案,“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后首先將被送入一個地球同步橢圓軌道,這一軌道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公里,最遠為7萬公里,探月衛星將用26小時環繞此軌道一圈后,通過加速再進入一個更大的橢圓軌道,距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 公里,最遠為12萬公里,需要48小時才能環繞一圈。此后,探測衛星不斷加速,開始“奔向”月球,大概經過83小時的飛行,在快要到達月球時,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減速。在被月球引力“俘獲”后,成為環月球衛星,最終在離月球表面200 公里高度的繞月球飛行,開展拍攝三維影像等工作。
預計衛星奔月總共需時157個小時,距離地球接近38.44萬公里。而過去,中國發射的衛星距離地面一般都在3.58 萬公里左右,二者幾乎相差了10倍。
距地遠、操控難,空間環境惡劣,將是此次發射工作面臨的重大考驗。而一旦困難被克服,衛星成功傳回信息,則將為日后發射月球探測器及最終實現探測器返回,完成“繞、落、回”,的探月三步曲打下堅實的基礎。
歐陽自遠還介紹說,在衛星發射的同時,還將有來自全國80所大學和科研院所的122名專家組成繞月探測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專門研究“嫦娥一號”在飛行期間發回的所有數據。探月二期工程的相關準備工作,也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