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京四月十二日電 題:感謝來自中國的幫助
——訪日本佐渡朱鹮保護中心
中新社記者 王健 滕劍峰
中國總理時隔六年半的訪日,令遠在日本新潟縣離島的佐渡朱鹮保護中心的職員們連日來充滿興奮之情,他們知道,又將有新的來自中國的朱鹮“貴客”前來落戶東瀛。
十一日在東京發表的《中日聯合新聞公報》中明確:中方同意向日方提供兩只朱鹮,日方對此表示感謝。雙方同意開展朱鹮保護合作。
記者日前在佐渡朱鹮保護中心采訪時,長谷川所長一見到我們就一再強調,日本的土地上現在還能見到朱鹮生活和繁衍,這完全是靠了中國的幫助,我們對此心存感激。
長谷川所長所言非虛。如今生活在這個保護中心內的朱鹮,全都是“中國血統”。曾經屬于日本各地常見鳥類的朱鹮,從十九世紀末開始,由于為謀取其美麗羽毛而無節制地捕殺,以及戰后森林砍伐和大量使用農藥及棄田造成生態變化等因素,使得日本原生朱鹮迅速走向滅絕。盡管日本政府方面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建立了朱鹮保護中心,也已來不及挽回局面。二00三年十月,日本最后一只原產朱鹮死去。而在保護中心內之所以至今仍然看得見朱鹮舞動美麗的胭脂色羽毛飛翔的姿影,則完全是得力于中國的支持。
一九九八年應日方懇求,作為中國人民贈送鄰國的珍貴禮物,一對來自中國陜西洋縣自然保護區的朱鹮“友友”和“洋洋”在當年秋天遠渡東瀛,來到佐渡島安家落戶。據說,當年這對朱鹮乘專機抵達日本時,其轟動程度堪比此前熊貓落戶日本上野公園時的情形。
“友友”和“洋洋”次年便在他鄉產下了后代“悠悠”。之后,中國又租借給日本一只雌性朱鹮“美美”。以這幾只朱鹮為“先祖”,漸次產下一批批后代。如今,佐渡保護中心內的朱鹮總數已經達到九十四只(去年曾一度超過一百只),形成了一個家族群體。
已在該保護中心工作近二十年的資深人員金子良則告訴記者,當年為使朱鹮在日本繁育成功,付出了相當的“苦勞”。工作人員整個繁育期都住在設施內,也多虧了來自中國的擁有豐富經驗的技術專家大力相助和指導。一直到現在,與中國洋縣的合作交流和人員來往仍十分頻繁。
為呼吁日本民眾對朱鹮保護事業的支持,這里周邊建起了朱鹮森林公園。盡管四月初的佐渡島依然寒冷,仍有不少游人遠道前來謀求一睹朱鹮芳容。不過由于前幾日相繼有朱鹮死去,為穩妥起見,保護中心方面暫時關閉了原本就相距甚遠的觀察通道,令他們悵然不已,只好在朱鹮保護資料館和公園銷售亭內買些紀念品權作心理補償。透過保護中心工作室內碩大的玻璃墻,以及監控器屏幕群,記者看到養護籠內一群群朱鹮的生活情景。眼下正值繁育季節,一些雌性朱鹮正在專注孵卵。
長谷川所長領我們到保護中心深處山坳里參觀了剛剛建成的朱鹮野外適應基地。這個容積龐大,足有一個足球場規模的野外仿真養育籠,加上其他相關設施,總耗資達十三億日元。根據日本有關部門的計劃,明年將嘗試將幾只朱鹮放歸自然,到二0一五年,爭取野外放歸的朱鹮數量達到六十只以上。而這個新建成的適應基地,便是朱鹮在放歸前培養野外謀生能力的一個人工控制的過渡場所。長谷川所長感嘆,盡管這里已經擁有百只規模的朱鹮群體,但都是在籠內精心人工養護,還不能說是真正的保護成功。而考慮到這群朱鹮“人生地不熟”,已失去野外謀生經驗,加上即便是在自然環境還算不壞的佐渡島,其能為野生朱鹮提供的棲息場所和食物源都令人堪憂。因此要真正使這個計劃獲取成功,還任重道遠。
此前一些日本媒體報道稱,從中國新來落戶的朱鹮,由于出自目前世界上唯一擁有野生朱鹮群的中國洋縣,應具備野外生存能力,故而可望由其擔任此間放歸計劃中的“教員”角色。對此,長谷川認為,當然有可能發揮這樣的作用,但從遺傳學的角度而言,要確保朱鹮在日本的群體繁衍,還需要新的血緣相配,故而新從中國而來的朱鹮,其主要意義仍在于繁衍后代方面?梢哉f,日本要真正實現野生朱鹮群的恢復,肯定還需要得到來自中國的長期幫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