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們公司缺少開發(fā)建設的土地,最近兩個月,我的工作就是在各個城市忙著尋找土地。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中,我接觸最多的是與土地有關的人士: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管理土地的官員;也有各種類型的房地產發(fā)展商;時不時還跟與土地有關的中介公司、代理公司、市場上稱為“地蟲”的人接觸……
現(xiàn)在中國土地的管理體制和市場正處在轉型期:從原來以不公開的協(xié)議出讓土地轉向公開的“招拍掛”。形式上是從2004年8月31日起,全國經(jīng)營性的土地都已經(jīng)公開交易了。雖然這一政策出來兩年多了,但人們的觀念不可能一蹴而就,實際上現(xiàn)在土地出讓的市場正在經(jīng)歷著轉型的陣痛。
在市場上存在兩種影響大家觀念的力量:一種是黑暗的力量,另一種是光明的力量。
黑暗的力量是來自于這種出讓制度中技術的不完善,以及開發(fā)商習慣于協(xié)議出讓的觀念,抱著各種各樣的幻想,看能不能在把“招拍掛”作為表面形式和幌子下繼續(xù)開展以前黑暗的、見不得光的交易。具體的形式可能有:如何才能透露出“標底”;能不能走一走評委的關系;在“招拍掛”的過程中,土地的一級開發(fā)公司能不能設計一些附加條件,阻止其他公司的進入,有點像收購上市公司“毒丸計劃”等等。這種方式的結果也使得許多官員落馬,商人入獄,也讓一部分發(fā)展商對土地公開交易的信心發(fā)生了動搖。
黑暗的道路出現(xiàn)矛盾和糾紛的可能性,一定要比光明的道路多得多,因為法律和政策是不保護這些黑色交易的。這樣的方式對個人、對社會一定是沒有好結果的,而這種結果本身就是對黑暗的方式的最有力的摧毀和自我打擊。
另一條道路是在法律和政策保護下的光明的道路。這條道路一旦出現(xiàn)矛盾和糾紛,首先可以協(xié)商,在協(xié)商的過程中,大家有法律的原則可以遵循,一般都比較容易談妥、解決。如果再有糾紛,可通過法院協(xié)調解決,所有的利益、權利以及勞動成果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我們取得土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建設出好的建筑作品,建設出更美好的城市,也增加自己和社會的物質財富。同時,在建設物質財富的過程中,也建設和提高了我們的精神財富。如果走“黑暗”這條路,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無法建設美好的精神世界,更是對自己精神財富的一個摧毀。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潘石屹 SOHO中國董事長 整理: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