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6日電 新政首月,調控效果令人亦喜亦憂。上海的成交面積、成交套數雙雙下降,北京和廣州的效果則不明顯,最能代表樓市走勢的成交均價似乎仍在上升,全國大部分市場呈現明顯的“有價無市”的局面。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對這一數字結論,中房指數研究院華東分院副院長陳晟表示,成交量下降是調控效果的初步顯現,由于北京、上海、廣州關于此輪調控的地方實施細則遲遲未出,大多數購房者都選擇了持幣觀望,成為市場劇烈波動的首要原因。
陳晟同時稱,階段性價格走勢并不能代表調控的整體效果。這其中的影響因素很多,比如內環樓盤由于資源稀缺,價格穩定。另外,高檔樓盤的購房者對金融政策的敏感性不如中低價房和普通住宅的消費者那樣強,因此受貸款利率上調的影響較少。這些都可能導致市中心樓盤交易價格穩中有升。
除一手房外,二手房市場趨冷更加明顯。“從二手房按揭貸款業務量上已經可以看出,整個6月的業務額下降3成左右,投資過多的高端住宅的成交量更下跌了高達5成,而未來的下跌幅度可能更大。”上海一家外資按揭貸款服務機構總裁介紹。
上海中原地產分析人士稱,根據去年的宏觀調控經驗,調控效果可能在3至5個月后集中顯現。因此,始于今年5月的此輪宏觀調控可能在8、9月份集中釋放效果,那時的樓市交易量和交易價格都可能有更大幅度的調整。
對于未來政策走勢,陳晟表示,幾大城市的地方細則出臺時間表仍不明確。盡管有南京、杭州等城市的開發商透露,其地方實施細則可能低調處理,但專家稱目前沒有任何消息證明地方調控細則有此跡象。因為地方實施細則頗有懸念,專家稱,市場的未來走勢仍無法明確判斷。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根據上海“網上房地產”統計數據,6月份成交樓盤中,100平方米以上的戶型成交量為7926套,100平方米以下的戶型成交量5863套,占成交總面積的28.6%。這一比例和“9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占開發總量70%以上”的新住房結構比例要求相距較遠。
“這一方面說明目前市場可供選擇的小戶型總量不夠,另一方面也說明上海90平方米以上戶型需求同樣大量的存在。因此從需求看,一些特大城市的這一調整比例是否符合市場情況有待進一步分析。”專家表示。(于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