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未取得預售證而擅自售房、或存在一房多售、不按期開盤、虛報銷售進度等情況,北京12家房產公司昨日被市建委通報。這些企業將被罰款或限期整改。”6月29日的這條新聞,我以為足以讓違規開發商們“膽戰心驚”。
我沒有記錯的話,北京建委這次的“動刀”舉措是繼6月7日南京市房管局曝光、處理一批開發商后的第二個城市。6月9日,我曾在《新京報》撰文,認為被媒體稱房價上漲過快的北京需要動真格。
現在,北京終于真正行動了。
有人看到北京整改違規開發商新聞后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的政府有關部門就要干這樣的實事。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主要是監管和服務。“國六條”中的第四條就是“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加強房地產開發建設全過程監管,制止擅自變更項目、違規交易、囤積房源和哄抬房價行為。”我理解,國務院強調的“進一步”的用意一是說明開發商違規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二是說主管部門還存在監管盲點,三是說“國八條”的貫徹力度還有必要加強。
仔細閱讀《9房企虛假造勢遭整改》這條新聞,我發現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被北京建委要求整改的12家房企中有國企的身影;二是新華社5月19日曝光的一批制造虛假信息的開發商(如和平里某新開樓盤),在本次要求整改的12家房企中有一部分沒有看到。
我們知道,很多購房人喜歡選擇國企開發的樓盤,原因是國企實力強信譽好,違規行為少見。現在,部分國企也開始違規,讓人失望。因為開發商本身的背景和信譽是購房人買房時考慮的關鍵。
另外,這次被要求整改的房企中,先前被媒體頻頻曝光、社會反響強烈的個別開發商卻沒有提及。對此,主管部門有必要公開相關信息。因為民眾有權知道其中的原因。
目前,針對于房地產市場存在的問題,有人有一種錯覺,認為一些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穿一條褲子”,形成利益集團與民爭利。我認為,南京和北京的做法就在向社會證明清白。房地產雖然是支柱性行業,稅收貢獻也為各行業之首,但永遠無法高于真正的利益———民眾的利益,希望其他存在類似問題的城市也盡快真正作為。
需要提醒有關方面的是,目前被曝光的開發商肯定不是違規房地產企業的全部,消滅開發商虛假造市需要打持久戰。這個持久戰的意思是,要建立長效打假機制,甚至可以借鑒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定期公布違規企業違規行為,而不是“國六條”熱時就打假,“國六條”涼了就“放假”。更要在打假手段上下工夫,因為開發商的違規手段也會越來越高明越隱蔽。同時,要一打就“死”,絕不能讓已有的打假成果死灰復燃。
有報道稱,南京市房管部門在6月份處理完一批違規開發商后,仍有不少開發商“頂風作案”,但愿這樣的現象不要在北京重演。
(來源:新京報 作者:馮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