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3日電 據北京娛樂信報報道,10月19日,北京市第一場研究生招聘會提前拉開了2007年應屆畢業生求職熱,來自官方數據顯示,北京2007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20萬,其中研究生5萬余人,比去年增加1萬多人,增長幅度達25%。另一方面,研究生年齡偏大的現實無形之中成為其求職中的“絆腳石”。“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當天,849個工作職位吸引了2000多名研究生的光顧。
一家科技開發公司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稱,雖然他今天已經收到了100多份簡歷,但真正適合他們單位需求的人才沒幾個。他認為,今年碩士研究生擴招后的首批學生、碩士“三改二”后的首批學生同時進入人力資源市場,一時間,碩士博士滿街跑、高學歷學生“委曲求全”、高學歷人才擠占低學歷崗位的現象此起彼伏,學歷與崗位不適配的現象越來越突出。他表示,對于不同學歷的人都可以勝任的崗位,學歷只是一個方面,并非高學歷就一定比低學歷的人干得好,本科生因干勁足、心態相對低、可塑性強而越發被用人單位所看重。
對此,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首席咨詢師蔣愛麗分析認為,對比本科生,研究生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素質較高,能勝任高技術含量的工作,但由于年齡偏大,他們不敢嘗試一些有風險的工作,而是求穩。所以,他們在擇業上主要瞄準國家機關和大的企事業單位。本科生專業知識較好,加上年輕,不怕摔跤,所以愿意嘗試一些有發展前途的行業。蔣愛麗認為,現在研究生、本科生已經在同臺競技,這是一場知識、經驗、能力、悟性的綜合競爭,不因為工作早晚,是否讀研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由于失去了固有的優越感,研究生們也開始注意求職前的準備工作,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兩名女研究生在當天的招聘會上格外引人注目,她們從頭到腳一身嶄新的職業裝。據了解,這兩個女研究生都是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學生,從大學一直到研究生期間都是靠貸款念的書,但她們為了第一場招聘會特意花500元買了一套職業裝。“其實他們是學計算機的,沒必要穿職業裝,但從此可以看出,現在研究生對每次機會的重視程度。”
據蔣愛麗介紹,當天他們設在招聘會的咨詢臺也被學生圍得滿滿的。“全是咨詢如何寫簡歷的。”據她介紹,由于這些學生都是第一次參加招聘會,他們特別著急自己的簡歷如何能讓用人單位在眾多的簡歷中被看中。“這在過去是很少見的,過去是用人單位渴求研究生,所以研究生們不用太經營自己的簡歷,現在是‘僧多粥少’,研究生也開始注重這個‘敲門磚’”。
實用指導:競爭“綜合能力” 突出“比較優勢”
雖然“大學生擇業難”的呼聲各大報紙都有相關報道,可是對于未經歷求職過程的學子來說,就業指導還很不充分。這里,專家給畢業生提出三點意見。
一、摸準求職基本規則
又到了一年校園招聘高峰時。面對大量知名企業涌入高校,簡歷如何寫才有特色?面試著裝應該怎樣……這些基本的求職規則已經難倒了一批畢業生。在此提醒畢業生們,應該在短期內“強化補課”。了解企業信息、面試基本流程、簡歷修改、著裝準備、問答準備必不可少。該類信息可以通過高校就業相關論壇以及報紙相關指導類文章得到。
二、拓寬衍生行業機會
與其說大學學習傳授的是技能和知識,不如說大學更是提高人才綜合素質的熔爐,也因此,更多企業在接受應屆畢業生時“不限專業”,更看重綜合能力。企業都已經轉換觀念,畢業生更應拓展視野,為自己尋找更寬廣的行業和職位機會。特別是一些遇到本專業人才飽和、所屬行業走下坡路的畢業生,不妨考慮拓寬行業外延,尋找更多職業機會。比如醫學畢業生不必擠爭公立醫院,可以關注生命、健康、體育、康復有關的預防、保健、咨詢、經營、推銷、審核等工作,或者考慮藥品推銷、醫療保險、醫療咨詢、醫療器械推廣等方面的職業機會。
三、調整陳舊就業觀
畢業生應該知道,“就業難”并非針對所有專業學生,不同專業不同學校不同性別不同成績的學生,在市場上的“響應度”是完全不同的。于是,了解本專業的市場供需狀況,然后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觀念,才是上策。比如外地籍畢業生大多愿意低起步,按照“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思路找工作,正是這種符合就業大趨勢的擇業觀和價值取向,使他們能夠更容易搶到“飯碗”。
對于文學類畢業生來說,在爭取外資、國企、政府機關類工作的同時,不妨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給自己確定一個職業目標,如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或是文字工作者、翻譯等。這樣不至于盲目飛撒簡歷,增加求職成本。同時,文科學生也應該調整好心理價位,首份工作薪酬高低并不代表什么,長遠發展才是硬道理。
對于理學、工學類畢業生來說,不要把砝碼全部加在外資、合資企業上,也不要完全追求高薪名企,也許民營企業也能提供一個不錯的職業平臺,技術類工作本來就是越老越吃香,要學會厚積而薄發。(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