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僅憑幾點優勢,不能斷定印度將會超越中國。對于中國來說,是否被印度超越并不重要,關鍵是如何使中國經濟進入良性發展的道路,取得長遠持續較快的增長。
世界經濟論壇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06年全球競爭力排名中,中國落后印度11位。國外不少學者認為:中印競賽是龜兔競走,印度將超越中國而創造出更大奇跡。但評論很少作詳細的數據比較。
中國和印度是走向繁榮的不同典型。中國早在1978年便開始改革開放,經濟迅速起飛,印度亦于1991年由國大黨政府進行改革,推行自由化和全球化。去年中國GDP躍居世界第四位,印度GDP亦進入世界十強之列,中印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光明前景,舉世矚目。
中國仍有較大優勢
中國采取投資主導型和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銳意引進外資和發展加工貿易,優先發展工業,目前工業規模已上升至世界第三位,工業的迅猛發展促進和支撐著中國服務業的迅速壯大,在第一產業方面,中國則早已躍居世界首位。印度的發展模式是優先發展服務業以帶動經濟全面增長,但其結果首先是工業發展緩慢,去年印度工業增加值只有中國六分之一,而且差距有繼續擴大的趨勢,而且由于印度工業薄弱,對服務業支持不足,亦制約了服務業的發展,以致印度服務業的增長比中國慢,去年印度服務業的增加值只有中國一半。至于第一產業,雖然印度耕地面積比中國大,但印度大多數農產品單位面積數量比中國低,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印度的主要農產品、肉類和水產品的總產量均低于中國,印度的第一產業增加值僅是中國的三分之一。印度的基礎設施如高速公路、橋梁、機場、港口,電站和城市公用工程等,由于缺乏資金以及征地困難等因素的制約,進展十分緩慢,與中國差距很大。
1990年中國和印度的GDP分別是3546億美元和3169億美元,基本處在同一起跑在線,但到2005年,中印兩國GDP分別是22248億美元和7198億美元,中國是印度3倍,中國已遠遠拋離印度,今后印度經濟即使能以年均8%的增長率持續增長,也要十三年后才可趕上中國2005年的GDP,因此無論是短期還是中期,印度經濟均難以改變落后于中國的格局,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印度經濟在2020年將超過中國”的論點是缺乏數據支持的。至于中印競爭是龜兔賽跑一說,則可能性不大,兔子要打盹才會被烏龜超過,但中國不會在經濟發展上有所懈怠,中國共產黨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居安思危,不斷改進。
印度金融業健康
印度有以下幾個優勢:
消費帶動。印度是以消費為主導的增長模式,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一直是由投資與消費共同帶動的,只是投資的貢獻更大而已,然而中國的消費增長是快速的,中國消費在推動經濟增長亦同樣起了重大的作用,不應低估。
先進的軟件業。印度軟件業有很大優勢,但中國政府近年亦大力扶持軟件業,已取得成效,2003年中國軟件業銷售額達到190億美元,比印度還多出30億美元,這點恐怕許多內地人和港人也不知道。但是印度軟件公司的規模和技術水平以及印度軟件出口額仍然節節領先,中國在這些方面要迎頭趕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印度向世界辦公室進軍時,近年中國亦悄然開展服務業貿易,但是印度的英語優勢,將在接受世界服務業轉移中占有先機。
健康的金融業。印度金融業發育較好,效率更高,壞賬率很低,中國金融業近期將不良資產剝離后,四大商業銀行壞賬率已降至10%以下,由于中國各大銀行已陸續上市,監管必然加強,而且隨著金融改革深入開展,預計壞賬率反產的機會不大。至于股市方面,印度證券化程度高,股市表現出色,中國股市則長期低迷,差距很大,不過中國去年股改后,今年中國股市已止跌回升,目前滬綜指已升至1700點的合理水平,國內外經濟界對中國股市前景多表示樂觀。
走良性經濟發展道路
微觀經濟指標較好。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企業微觀經濟指標,如企業競爭力指數,公司經產與策略,國內商業環境質量等,印度均比中國優越,主要原因是印度市場經濟化改革已基本實現,中國經濟市場化仍未完善,企業的效率和效益普遍偏低,必須改進。但財富500強中,中國企業數目是印度兩倍,不久前波士產集團評出全球100家可成長為新的跨國集團的大企業名單中,中國有44家,印度只有21家,因此中國大企業的發展前景比印度好。
然而,僅憑以上幾點優勢,不能斷定印度將會超越中國。對于中國來說,是否被印度超越并不重要,關鍵是如何使中國經濟進入良性發展的道路上,取得長遠的持續較快增長。
(稿件來源:香港《大公報》,作者:余柏全,轉載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