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lr8.com |
|
名流話浦東:他們為浦東勾畫藍圖 2000年4月20日 06:37 中新社上海四月十九日電 名流話浦東之七:他們為浦東勾畫藍圖 作者 肖林云 十年前的今日,當時任國家總理的李鵬在上海宣布,中央決定開發、開放浦東。 其實中央研究浦東開發問題從八十年代中期就開始了,而上海的有關專家學者和民間有識之士更是為這一天的到來進 行了長達十年的準備。 黃浦江的水一如十年前向東奔流,但浦江東岸的江邊倒映出的早已不再是低矮的民房、陳舊的工廠,而是一個生機勃 勃的現代化新城區。每每看到浦東越來越亮麗的身影,六十八歲的教授、高級工程師張紹梁就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他曾經是 上海市建委副主任、市規劃局局長,作為八七年市政府組織的浦東聯合咨詢小組的一員,為勾畫浦東的新貌付出過自己的心血 。張紹梁說,他一生最大的滿足就是親眼看到浦東從厚厚的規劃圖紙上站了起來。 他告訴記者,我們搞規劃的,過去有一句話叫作“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但今天的浦東把它已變為實現 。 從九0年開始每年都為浦東發展做專題研究的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教授陳志龍,老家就在浦東的北蔡。他說從歷史資 料來看,浦東作為規劃土地最早就被不少人想到過,但限于歷史條件始終沒有動作,直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浦東開發 被迅速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他清楚地記得,早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上海城市規劃院的普通干部就在一份內部雜志上提出應 該把上海的城市發展放到浦東去,一九八0年這篇很短的文章公開發表,題為《向浦東廣闊地區發展》,引起廣泛的影響。八 十年代上半期,越來越多的人士提出應該開發浦東,人們的觀點越來越具體。如提出上海的新外灘陸家嘴開發的構想;提出外 高橋地區辟建自由港等。八十年代前半期這些民間人士提出的構想已經相當深入地吸納了國外的建設經驗。應該說開發開放浦 東十年來我們所做的大文章體現了這些寶貴的建議,或者說我們的工作實踐與這些思路有淵源關系。 陳志龍教授說,八十年代后半期,上海市市政府作出幾項大的研究,八七年對這些方案進行了論證,還成立了中外聯 合的浦東開發咨詢小組。一九八八年上海市召開了浦東開發的國際研討會,使得民間的研究轉向系統的論證,為浦東的開發打 下了很好的基礎。 浦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佳能,一九八七年擔任上海市規劃院的副院長,浦東開發聯合咨詢小組的成員。李鵬宣布中 央開發浦東的重大決策之后的幾天,他就來到浦東,擔任了浦東開發辦的副主任。十年來,始終工作在浦東開發開放的第一線 ,李佳能還清楚地記得聯合咨詢小組從八七年開始連續三年,一次次地編制有關方案、報告,當時辦公室設在衡山賓館十四樓 的一個套間里,在那里作為同濟大學畢業的高級規劃師,他繪制的圖表有厚厚的一疊。回首這些年來為浦東所作的工作,李佳 能充滿激情地表示:最令人感到振奮的是浦東的開發一開始就是按照規劃先行、基礎先行、金融先行、法制先行一步一個腳印 ,有序規范的開發,世界上也很罕見。 李佳能說,當時在規劃時曾有過爭論,就是金橋要不要搞工業區,因為它離中心城區很近,后來經過反復研究,我們 要搞的工業區不是傳統的工業區,而是高科技的,沒有污染,現在證明完全正確。 一九九0年四月中央吹響了上海東進的號角,激發了人們振興上海的豪情,李佳能至今還記得這樣幾件事: 有一個農民,抱著孩子跑來說,我沒有什么東西可以貢獻,就有幾畝地,我要把它貢獻給浦東開發。還有幾位在浦西 工作的,過江來,在開發辦門口等了幾個小時,要報名參加浦東開發。 李佳能說,浦東的開發開放之所以達到了預期目的,離不開中央和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每當碰到困難 時,他就會想起親耳聆聽到的小平老人家“堅持浦東開發開放,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的囑托,他用一首詩表達了自己對浦 東的情懷:“人生十年有幾何,相聚浦東應慶賀,天長地久情長在,再塑未來共謳歌!” 相關專題:十年看浦東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論壇 | | |
中國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