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少妇a级毛片,julia无码中文字幕在线,高清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1000,亚洲成av人电影网站

  wmlr8.com  
中國新聞社

 
 



新聞大觀>>新聞報道

李登輝使國民黨背負沉重罪責———評“兩國論”列入國民黨決議

2000年3月9日 16:32

  新華社評論員

  在李登輝的操縱下,國民黨8月28日至29日舉行的“十五次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案中,塞進以“兩國論 ”“明確定位兩岸關系”的文字,聲稱要以此作為今后臺灣當局施政的方向與重點來“迎接兩岸互動的新頁”。這表明李登輝 執迷不悟,繼續把海峽兩岸的局勢拋進更大的危機漩渦,表明他正在繼續肆意摧毀海峽兩岸交流、交往與合作的基礎。為了達 到分裂國家的目的,李登輝全然喪失了一個政治人物的良知和道德,正把臺灣同胞一步步推向戰爭的深淵。他的這一動作對島 內的政治經濟局勢,對海峽兩岸關系以及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所帶來的惡劣影響,將更加明顯地顯現出來。

  國民黨自1949年由大陸到臺灣以后,一直堅持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堅持反對“臺獨”的立場。李登輝上臺后,逐 步改變國民黨的一個中國路線,企圖把國民黨蛻變成一個主張分裂的黨。他由開始時的“一個中國是最高原則”, 而“兩個 政治實體”、“兩岸分裂分治”,到“ 始終沒有講過一個中國”、“階段性兩個中國”直至拋出“兩國論” 。由孫中山先 生所創立、曾經為統一中國而在北伐戰爭中流過血,也曾為抵抗外侮而與中國共產黨共同抗戰八年的國民黨,被李登輝強加上 “兩國論”而面臨毀滅。李登輝正企圖使國民黨背上背叛國家與民族的沉重罪責。

  將“兩國論”列入國民黨的決議并作為臺灣當局今后“施政的方向與重點”, 將會產生什么樣的惡劣后果? 海峽 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因此將不復存在。自從產生所謂“臺灣問題 ”以來,中國黨和政府就一再聲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 有兩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同時表示要爭取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并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共十一屆 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黨和政府進一步確立并逐步完善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這個基本方針的主 要之點是:一個中國的原則是核心,堅決反對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等分裂活動;在一個中國之內 ,兩種制度并存,共同發展;統一后臺灣享有高度自治;堅持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不是針對臺灣同胞,而是 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臺灣獨立”的圖謀的。我們的這一正義立場,合情、合理、合法,對臺灣方面的照顧,做到 了仁至義盡,也得到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理解、同情與支持。

  但是,李登輝的“兩國論”完全否定了一個中國的原則,而且一旦這種分裂政策成為臺灣當局施政的方向與重點,那 就是讓李登輝一步步地把臺灣拖向實際的“臺獨”,中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就不復存在。民進黨頭面人物認為國民黨的這一做法 ,代表國民黨兩岸政策的“民進黨化”;“臺獨”死硬分子陳水扁對李登輝的“兩國論”叫好,認為國民黨現在的兩岸政策是 追隨民進黨的腳步,“兩國論”使兩黨在兩岸議題上已經差異不大。這些都從一個方面表明了李登輝這一動作的危險性。應當 指出,中國政府以何種手段來統一自己的國家,完全是中國的內政,也是中國人民、中國政府的權利。臺灣海峽如果出現人們 不愿意看到的情況,那完全是李登輝推行分裂路線的結果;臺灣同胞由此而身陷險境,那完全是李登輝一手造成的。總之,李 登輝推行“ 兩國論”的后果將是極其嚴重的。

  一個中國的原則,也是海峽兩岸接觸、交流、對話的基礎。自1987年底兩岸開始交流交往以來,兩岸人員往來逐 年遞增,近些年達到每年超過百萬人次的規模;兩岸經貿交流保持發展勢頭,經濟關系日益密切,臺灣企業界每年都在兩岸貿 易中得到巨額順差。兩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蓬勃發展。海峽兩岸還各自成立了海協與海基會,以處理兩岸交流交往中的事務 性問題,并成功舉行了“汪辜會談”。去年的“ 汪辜會談”揭開了兩岸政治、經濟對話的序幕。海協汪道涵會長還決定今秋 訪臺,以落實兩會“四項共識”。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進行的,都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的互動。不能設想 ,海峽兩岸這些年來的交流、交往,是兩個國家之間的交流與交往。如今,李登輝操縱國民黨要把這種交流、交往置于兩個國 家的框架之下,并稱這是兩岸互動“新的一頁”,這實際上是企圖把兩岸的交流交往置于絕境,而且還要把責任推到大陸方面 。但是,李登輝這個拙劣的圈套騙不了人。所謂“新的一頁”,只不過是自欺欺人,在“兩國論 ”的框架內,這一頁只能是 空白。當然,海峽兩岸的交流、交往與合作是大勢所趨,人們將看到,這是李登輝所阻擋不了的。

  

相關專題:陳水扁專題
新聞大觀>>新聞報道

 
Back to Top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論壇 |
政治透析 | 經濟觀察 | 科教文苑 | 社會時尚 | 體育博覽 | 娛樂放送 |
軍事天地
| 兩岸三地 | 神州掠影 | 華人世界 | 國際了望
中新社專稿選介 | 中新社圖文專稿 | 中新社新聞圖片 | 中新社影視產品 | 中新社經濟信息

中國新聞社版權所有,所刊稿件務經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