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中國“首富”的六種命運(之六)——丁磊 2000年10月31日 16:30
7月1日,從網易公司的標志正式跑在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報價牌上的那一刻起,丁磊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網絡首富”。以最高價計算,丁磊的身價一度達到了2.7億美元(20多億元人民幣)。這就是在當代中國,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29歲年輕人的創業神話。無意中,他的兩雙鞋和一些新的衣服,還有一塊勞力士手表,就成了“首富”的紀念品和代表。 到美國路演以前,在北京的家中,丁磊只有一雙皮鞋和一雙涼鞋,然后是兩三件衣服。可能是實在找不到去購物的時間,那僅有的一雙皮鞋是在香港的時候被一個朋友拉去買的。為了能在投資者面前有一個更好的形象出現,丁磊和朋友去了一家商店,買了兩雙鞋和一些衣服。勞力士手表是上市當天買的,作為正式的紀念。 這就是丁磊成為“網絡首富”之后所有生活上的“改變”——事實上沒有任何的改變。他說并不甘心花時間在物質的奢望上,更多的時間是在想什么時候能平靜下來,想一個idea(主意)出來,然后通過網易把這個想法做到最好,再去被更多的人接納和采用,從而領導市場的潮流。 “這是我人生的目標和境界,至于什么‘網絡首富’的稱號,那只是創業過程中的副產品,包括其它名利等等。” 好在大眾看到“首富”沉沉浮浮也太多了,再不會像昨日那樣去追逐探秘“首富”們的命運和人生。丁磊的心態也是異常的平靜:“與其給中國的讀者們去傳遞一種‘首富’的信號,不如告訴他一點,怎樣去沉下心來成就一番事業。在實際生活中,人人都有機會都有可能成功,但首富只有一個,所以沒必要以‘首富’和金錢作為目標去比拼。每個人大大小小的成功,都是在為社會創造價值,這個很重要。” 對待“網絡首富”的稱號,丁磊儼然一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碧空云卷云舒”的樣子。是真的成熟了,還是有更大的壓力? 鷹蛋還是雞蛋? 在網易,許多員工都聽年輕的老板講過這個故事: 鷹媽媽搬家的時候,搬了一窩蛋在空中飛翔,不小心讓一只蛋從空中掉了下來,落到一個農夫的雞窩里,和雞蛋混在了一起,結果被雞媽媽孵化了出來。雞媽媽帶著小鷹和小雞一起生活,小鷹慢慢長大了,終于有一天被鷹媽媽發現,就把它叼到懸崖上的鷹巢里,告訴它:“你是鷹,是能夠在天上飛翔的。”小鷹說:“我在地上長大,我不會飛。”鷹媽媽不再說什么,一把將小鷹推下懸崖,于是小鷹掙扎著張開翅膀,飛了起來。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潛在的本能,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消磨,有時連自己也發現不了,所以要時時提醒,讓自己飛翔起來。 采訪丁磊是在北京嘉里中心大廈15樓網易公司的會議室里。據說丁磊剛從日本回來,又找到了一個新的業務領域,立刻召集人馬開會,直到晚上9點30分,丁磊才出現在記者面前。 令記者暗暗吃驚的是,面前的丁磊無論是與想像中的丁磊,還是與傳言里的丁磊,或是搖身一變成為“網絡首富”的丁磊,都格格不入。很難想像就是這個29歲的年輕人在決定著上億美元的資產未來的前景。“實在太年輕了!”怪不得他曾經在尋求資金支持的時候,連連碰壁。看他的表情,并沒有一絲風塵仆仆的疲勞和忙于工作的急躁,倒像是在研究室里呆了一天,欣欣然出來透口氣的樣子。 從他所津津樂道的故事,顯然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執著于夢想的人,但是夢想并不代表機會。隨著網絡的縱深發展,昨日的機會可能一個一個在失去。不過,丁磊并不認同這一說法:“我絕不認為互聯網的‘淘金期’已經過了,我們的機會也絕不比當初創業的時候要少,反而現在的機會可能更會產生直接的幫助。一年365天,每分每秒都有機會,都是一次飛翔前的臨界點。關鍵問題是,你有沒有發現,發現后能不能抓住。”
丁磊在廣州的時候,最初有好的想法,可是既沒有錢,又沒有好的團隊,也沒有特殊背景的公司來支持,完全談不上什么特別的機會,甚至連別人有的機會自己也不具備。他當時想做成中國最大的電子郵箱,有了這個打算,就去和別人說,先后跟許多人講過,可是沒有人接受他的想法,很難找到合作者,但最后還是成就了一個成功的范本。后來很多網絡都有了這項服務,也將廣州的互聯網公司帶到一個新的平臺上。從這一點,丁磊認為自己寧可做一名“哈佛學生”,也不做“哈佛教授”。因為教授總是從墻上向下看,會發現后面并非只有一堵墻,而是墻外還有墻,一堵又一堵。他會覺得,以為打破一堵墻就能拿到它后面的那個成果的人,簡直就是傻瓜。而學生是站在墻下,看不到后面,他會認為只要打破這堵墻就會成功。當他始終保持這種想法的時候,就會一堵接一堵地把墻打破,直到拿到他所要的東西為止。 近幾年來,無論是網絡本身,還是創業者,或是關于這個行當的所有激動人心的事情,無論你接不接受,都全方位滲透到人的生活、思想和工作當中,但似乎并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從根本上改變了生存方式,提升了生活的質素和效率,我們所看到的是大量的人把時間耗費在聊天、游戲或追蹤娛樂咨詢上,生命介入到互聯網上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貼上“現代人”的標簽,而對這些質疑,丁磊只用一句話就結束了他的回答:“假如就是為貼上標簽的話,5年之內,人人都要貼這個標簽。” 在丁磊的想法中,做網絡是三分事業,七分理想。人們當然可以相信帶著理想去做事的時候,可以更用心。但是要對理想保持始終不變的熱情,就不那么容易了。 然而丁磊的問題似乎不在這里,而是“理想模式”的轉變。丁磊承認,過去經常是滿腔熱情,然后去碰很多壁,最后才把想法變成現實。而這種從程序員的思維方式出發的理想模式在今天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因為市場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網易也從一個私人公司變成了一個公眾公司,必須更多地從整體上考慮運營的成本和“想法”的可操作性、可實現性。 丁磊特別強調,“讓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成為最受消費者歡迎”這個想法始終是不變的。但是怎樣才能對事物有敏銳的感受,怎樣才能感覺到普通客戶的喜好,丁磊透露了他的“良方”。 其實就是根據他本身的愛好,像一個普通消費者那樣的愛好。丁磊并非遠離生活、整天坐在電腦旁的機械操盤手,音樂、電影、歌劇和文學都是他的最愛,而且鉆研得很深。令人吃驚的是,在廣州艱苦的創業期,他住在淘金路,竟能每天到下邊VCD的專賣店里去租幾盤影碟回去看。兩年下來,在那家店里,他幾乎再也找不到沒有看過的影碟了。 丁磊的觀點是,只有自己去親身地感受生活,才能觸摸到普通人的快樂,才能使自己的創意更具生活的真實性,也更易被大眾接受。不管怎么說,這些愛好多多少少成了他靈感的來源。
網易終于上市了,可是其前景并沒有被市場充分認同,股價連連暴跌,“網絡首富”的“身家”也大幅縮水。不知是真的不以為然還是為了保持鎮定,他總是輕描淡寫:“股價在市場上升降是很正常的事情。”丁磊坦言:市場投資者最關心的是你什么時候能夠賺錢,你必須拿出明確的盈利計劃和盈利目標。但是丁磊目前并不能也不可能準備告訴投資者,說到某年某月,我們將開始盈利。 所以丁磊目前是四處奔走不息,尋找新的項目、新的盈利點,經常連他秘書也不清楚他去了哪里。顯然,上市后比上市前壓力更大了。 采訪過程中,幾乎所有對網易的不利說法他都予以堅決否認,無論是股價問題、在美國的知名度問題、機會問題還是網易的前景問題。 記者無從判斷他是必須要保持這種姿態還是內在信心真的不打折扣。也許是因為他的經歷(投資者因為他年輕而不把錢投給他)和媒體的宣傳,使他意識到“年輕”成了他收獲信任最大的障礙,所以他必須以堅定、強勢的話語來展現成熟的一面。總有媒體說他因年輕而多有失言,推理下去就是因失言而失分,從而使投資者對他的信心打折。然而記者卻感覺到,正是由于年輕,使他對于希望和機會所抱持的熱情,從來不會降低。 可能這正是丁磊可貴的地方。(轉自《南風窗》)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